荷花池畔,趣味盎然 |
|
作者:孙新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310 更新时间:2018/5/23 8:27:30  |
5月15日上午第一节课,王红梅老师在四(4)班执教了古诗《池上》。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。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,细腻传神,颇有趣味。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,偷偷采了白莲蓬。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,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,只见身后浮萍分开,一时难以合拢,诗人用质朴的语言,白描的手法,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,呼之欲出。
王老师本着古诗教学读、解、品、背四个步骤进行教学,整堂课显得干净利落。
一、精在学生想象
王老师在引导学生想像上花了功夫,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、各抒己见的空间,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。王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小娃采莲的原因、采莲的过程等,让学生想象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形象。
二、忆升童心童趣
在谈对“偷”字的理解时,王老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,谈谈自己瞒着父母悄悄做过哪些事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孩子们个个兴奋地回忆自己的“捣蛋”史。说着说着,大家都忍俊不禁。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,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,如果小娃真的有心“偷”,就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,这里的“偷”,其实体现出小娃的天真顽皮,突出其童真童趣。
三、巧用图片视频
由于大多数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,他们无法想象“浮萍一道开”的景象。王老师适时出示浮萍的图片,帮助学生理解,并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呈现“浮萍一道开”的画面,学生顿时茅塞顿开。小娃以为自己的“偷采”行为无人得知,却不知他身后浮萍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,早已出卖了他,一个“不解”恰恰显示他真是个淳朴无邪的孩子呀!
这真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,让我们受益匪浅!
|
文章录入:德育处 责任编辑:德育处 |
|
上一篇文章: 疏密有致 有效延伸
下一篇文章: 以情为眼,以生为本 |
【字体:小 大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